欢迎访问 文化内参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智慧学堂 > 正文

每天都上体育课 包河区让学生“有得玩”还“玩得好”

时间:2024-05-24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包河区探索“双减”新举措,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强化“五育并举”,推进“体教融合”,优化配置师资、课程、场地、器材等教学关键要素,因校制宜、一校一案,调适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在包河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

  盘活资源,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有师资”。首先做好体育教师这篇文章,解决师资配备问题。全区13个中小学教育集团统筹开展“走教”“轮岗”“转岗”工作,提升区域内教师编制使用效能,通过增加编外教师、购买体育特色课程、培训小学全科教师、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开展辅助教学、引进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担任(兼任)体育教师、联合师范院校增加体育教师实习人员等方式,配齐配强各学校体育教师。同步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打造有情怀、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梯队。

  

  优化拓展,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有场地”。加强区域内学校体育场地规划,对校内已有体育场地和空间重新进行使用编排,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优化时间、项目和流量管理,实现错时、错峰、互补使用,让有限场地资源的使用价值最优化。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指导学校挖潜扩容,增加楼间通道、功能教室、走廊连廊等作为室内外体育课教学场地,扩大体育场地面积。鼓励学校加强与周边学校、社区体育场馆、公共文体设施的合作共享,拓展学校体育活动空间,更好满足学校体育活动需求。

  

  研究课程,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有内涵”。注重体育课程量质并重,细化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根据学段特点制定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掌握系统科学的体育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学会1至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在体育课教学中,各校采取不同组织形式,如师范附小二小的“4+1”体育课组织形式,增加体育游戏课、体育竞赛课;48中滨湖校区落实“体育常规+”,开好体育运动项目普及课程,丰富体育课内容,发展学生基础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

  

  重视应用,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有智慧”。 2021年,区教体局牵头落实教育部科信司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合肥市智慧体育应用与研究》,现已顺利结项。2024年成立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的区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工作专班,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体育的新途径,建设数字体育教室,应用AI体育教师,目前已在全区54个校区建设数字体育教室,引进“魔镜”等体育数字智能化设备,借助先进的智能测评和体感交互模式,提供动感的CG画面和逼真的声音效果,数字与教学融合的趣味性运动场景、智能化训练指导和交互式测评反馈,有效弥补了师资、场地不足等问题。同时,专班定期召开数字赋能体育工作座谈会,向智能化设备平台反馈一线教学应用中的建议和数据,为课程扩容,为提质献策,让智慧体育的场景应用在包河全面开花。

  

  据悉,在2023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包河区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优良率达70.27%,位居全省第6、合肥第1,优秀率达到32.77%,位居全省第3、合肥第1,优秀率、优良率均较2021年上升超过9个百分点,较2020年上升超过11个百分点。(王俊虎)


原文链接:http://jyt.ah.gov.cn/xwzx/jcjy/407063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化内参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