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辛店文化彩陶靴
时间:2023-10-30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1989年9月,在青海柳湾墓地大规模发掘工作结束十年后,柳湾村民在墓地以东300米的农田里,意外发现了一件极为罕见的文物瑰宝——彩陶靴。这是一件距今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辛店文化的遗物,它的出土,为我国研究古代先民手工业、社会风俗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该文物高11.4厘米,口径6.8厘米,底长14.3厘米,跟宽4.6厘米,脚板部宽5.2厘米,靴面厚5厘米,质地夹砂红陶,口微侈,靴内空,靴筒为圆形,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通体施紫红色陶衣,并以黑彩绘制几何形图案。靴筒绘有对称双线回纹,靴帮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陶靴造型逼真,其造型应是当时古代先民所穿靴的直接反映,已完全脱离了用整块兽皮裹在脚上的原始鞋的状态,做工规整,左右对称,并无左右脚的区别。
靴子作为胡服的一部分引进中原是在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推动“胡服骑射”的改革,用皮靴装备军队,这是当时逐渐放弃车战,骑兵战术兴起的新型装备。关于赵武灵王始着胡履的说法有多处文献印证,《释名》中云:“古有舄履而无靴,靴字不见于经,至赵武灵王始服。”《中华古今注》载:“靴者,盖古西胡也,昔赵武灵王常服之。”《说文解字》曰:“鞮,革履也。胡人履连胫,谓之络鞮。”可见靴子很早以前就出现在少数民族地区,是一种以熟皮制作的,鞋帮可包裹小腿的皮鞋,古称为“络鞮”。
目前国内比柳湾彩陶靴时代更早的靴类遗物还有:新疆楼兰古墓出土的一双穿在女性干尸脚上的羊皮靴,基本完好,皮质灰白,靴内羊毛依稀可辨。皮靴由靴靿和靴底两大部件组合构成,手工极为精巧,针孔细小并以筋线缝合。靴靿高约20厘米,靿前开口,用2厘米宽的皮条制成搭襻,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3885±95年,相当于夏代。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青铜时代火烧沟墓地出土了1件男性彩陶俑,属四坝文化。足蹬一双高至膝部过于肥大的高靿靴,足尖上翘,靴面与靴底分界明显,其年代经碳14测定为距今3800年前后。
柳湾墓地彩陶靴的发现有力说明了短靿靴不只是在北方草原地带出现,而且在青海河湟地区古代先民服饰中早已产生。它的形制特征在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并延续至今,记录着人类艰苦创业的每一步跋涉的足印,承载着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凝聚着古代先民的勤劳与智慧。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tswl/whyc/199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赓续中华文脉 守护文化遗产
最新信息
- 2023-10-30深度解码!《2025 出国...
- 2023-10-30以创新之姿 绘就绿色建筑新...
- 2023-10-30以AI音乐科技谱写未来新乐...
- 2023-10-30跨越时区鸿沟 搭建全球共赢...
- 2023-10-30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
- 2023-10-30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
- 2023-10-30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
- 2023-10-30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