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永乐大典》——广西图书馆馆藏报刊展”正在展出
时间:2023-10-30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广西巡展热度持续高涨,广西图书馆特别策划推出“一起来看《永乐大典》——广西图书馆馆藏报刊展”。展览设在阅览大楼一楼大厅,通过展柜形式展出记载着与《永乐大典》相关历史事件的馆藏报刊,吸引众多读者驻足观看。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永乐大典》的流散与聚合是中华古籍保护事业的缩影,是一代代图书馆人与各界爱国人士的前赴后继、呕心沥血的成果。本次展览共精选馆藏报刊20份,出版时间从1908年到2023年,横跨了一个世纪。这些报刊不仅记载了《永乐大典》命运多舛的前世今生,也清晰地展现了《永乐大典》的回归与再造之路。
1951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记录了前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的故事。他曾是前文化部副部长,对《永乐大典》的搜集整理尤其关心,张元济、周叔弢捐赠的《永乐大典》,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向我国归还的11册《永乐大典》等事宜,均由其经手并转拨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收藏。此外,在其促使下,1951年8月,北京图书馆成功举办《永乐大典》展览,极大激发了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纷纷将自己收藏的《永乐大典》等古籍交由北京图书馆集中存藏,对推动建国之初各界献书献宝热潮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9年9月17日的《人民日报》,记录了中华书局曾影印出版720多卷《永乐大典》佚存本,占到了当时藏存原本的90%以上。
2002年5月10日的《中国文物报》,记录了两位不应忘记的人:曾任职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袁同礼和赵万里。袁同礼于民国时期关注大典,护国宝于战乱之间,使其劫余在世。赵万里使佚书散而复聚,辑佚百书,亦足以垂范后世。
2018年第21期的《中外文摘》,其中一篇文章记载了周书弢一生藏书与捐书的事迹。“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中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1951年,他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并致信北京图书馆表达自己化私为公的心愿。
典籍为灯,照亮文化之路;典籍作舟,畅游文明之河。让我们在典籍中穿越时空,回首国宝的珠还合浦、历劫重光,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保护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展望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一起来看《永乐大典》——广西图书馆馆藏报刊展
读者认真观展
小读者驻足观展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wlt.gxzf.gov.cn/ztzl/rdjj/dsxjy/wwqzbss/t168408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3-10-30深度解码!《2025 出国...
- 2023-10-30以创新之姿 绘就绿色建筑新...
- 2023-10-30以AI音乐科技谱写未来新乐...
- 2023-10-30跨越时区鸿沟 搭建全球共赢...
- 2023-10-30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
- 2023-10-30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
- 2023-10-30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
- 2023-10-30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